Search


當我們結婚時,如果只問:「你願意包容他、愛他,和他共度下半輩子嗎?」這其實沒有問到婚姻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當我們結婚時,如果只問:「你願意包容他、愛他,和他共度下半輩子嗎?」這其實沒有問到婚姻的核心。

應該問:「你願意接受他和父母的關係、教養的態度、手足的關係、對於金錢的價值觀、對待小孩的堅持點……在知道這些差異後,仍願意和他溝通、交流、對話,並願意在為了這個家的前題下,和你的伴侶取得某種共識嗎?」這才是問到婚姻承諾的核心,這也是我們婚姻中的掙扎與真實樣貌。

.

摘自
從此,不再複製父母婚姻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19773

*********************

婚姻常比我們剛開始所想像的,還要複雜許多。

偶爾跟人談到愛情與婚姻的不同,像這類議題,我大概每次切入的角度,多多少少都不太一樣。

在愛情裡面,兩個人各自試著拿出最好的一面,期待能有個浪漫的結果。可是,進入婚姻之後,雙方的脆弱則赤裸裸地、名正言順地,變成共同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。我們自己沒好好面對的功課,則變成了雙方的功課。

譬如,在談愛情的時候,對方在原生家庭中的親子關係,不一定能影響什麼。可是結了婚之後,原本的親子問題,就可能變成婆媳問題。

人的脆弱面為什麼會在進入婚姻之後,浮上檯面?

因為家庭要面對的事,比一對戀人要面對的,複雜許多。社會有很多潛規則,在規範家庭裡的各種角色扮演,但在愛情裡面,通常最主要還是你情我願。

情感沒有了,也許愛情就終了。可是,即使感情沒了,或者已經非常淡了,婚姻也可能因為種種原因,而不得不繼續。那時候,在動機很薄弱的情況下,還要能重新跟對方產生連結,來攜手解決生活中的考驗,那就相當不容易了。

像親密關係這種經驗,不是社交經驗夠多,就足以從容面對。如果沒有榜樣,都靠自己學,或者要一點一滴從相處過程中磨出來,要歷經一些艱辛。

不只是這樣,雙方互動的過程中,難免會出現不少期待上的落差。這個時候,雙方有沒有足夠的耐心,知不知道怎麼消化自己的情緒,還有會不會照顧另一個人的心,都直接影響到親密關係的品質。

所以一個人的欠缺,在這個時候,無所遁逃。

以前在這方面遇到困難,大部分就靠宗族長輩調解。現在雖然大家庭結構瓦解,不過,開始出現很多社會機構、宗教團體,在這個部分耕耘。只是,要走出去,跟人聊到自己的軟弱,尤其是不知道怎麼經營親密關係這件事,實在需要很大的勇氣。

更不要說,有人根本沒意識到,自己的困難所在。一股腦地認為,如果不是現在這個對象,必然過得如何如何愜意…

也許,目前還沒有打算離開關係,我們也可以換個視角。這是一個難得的成長機會,從來沒有什麼叫做準備好的時候,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。

不過,如果有婚前輔導的機會,那最好還是把握。因為有些狀況題事先想到,大家有個初步的共識,可以處理得比較順利。都要等遇到了再來討論,通常都累積不少情緒了。

.

以上文字改編自
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:每天回到你心裡,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
博客來 https://goo.gl/rHgxZV
金石堂 https://goo.gl/R871Aq
誠品 https://goo.gl/iwdvtb
讀冊 https://goo.gl/vZ1X3i
海外大眾 https://goo.gl/QEXBcX

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《療癒誌》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750127
【超便宜!!!目前這本書參與博客來任選3本399的活動,優惠價149,即日起至7/11】


Tags:

About author
關於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。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、情緒教育、親職教養諮商、人際與家庭溝通、壓力管理、自閉類群障礙症、早期療育發展評估...等。 工作之餘,仍希望透過書寫與直播,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、自省的心得,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,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、痛苦、不安的朋友們,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。 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」的臉書粉絲專頁,目前追蹤人數已突破37萬。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、討論,學習面對情緒,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,學習在溝通中傾聽、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,以及如何寬解苦痛,跟自己和好。 . 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,恕無法回答邀約以外的問題,如有私人相關問題(心理治療、諮商),建議至專業機構或撥打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謝謝~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-788-99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 也可直接洽訊各地縣市政府衛生局,譬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://mental-health.gov.taipei/Default.aspx
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?
View all posts